免费发布信息

中国环保过滤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微信:guolvfenli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 微信二维码小图

关注微信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十二五废物资源化专项规划出炉在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0   来源: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267
核心提示:废旧钢铁、有色技术的有效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环保产业的热门话题。为此,“十二五”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将于近期发布。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黄崇祺透露,“十二五”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将于近期发布。他说,再生工业是阳光产业,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
  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仍面临不少问题。黄崇祺指出,在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利用方面,质量管理系统严重失控,必要的监测手段没有或者残缺不全,造成在下游产品使用中浪费大量能源与资源。
  著名环保人、“废旧电池大王”王自新也谈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在“捡破烂”“收废品”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废弃物回收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但不规范行为还比较多。
  再生“商机”
  铜是中国较为稀缺的有色金属,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与进口国。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铜产量1905万吨,铜消费1936万吨,供需缺口31万吨。2010年,中国精炼铜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09%,表观消费量747万吨,比上年增长3.78%。(编注:表观消费量=国内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是在无法统计实际消费量的情况下,通过表观的数值来统计消费量,该数值会和实际消费量有一定差距,差距主要在于年初和年底的库存差。)
  电缆工业是用铜大户,作为上海电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崇祺说,2010年中国电缆行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用铜约440万吨,约占中国当年用铜总量的64%。
  铜杆是电缆行业上游原材料,据黄崇祺介绍,目前废杂铜直接再生杆在电缆工业中的总用量约150万吨,“废杂铜杆的应用还有较大市场”。
  除金属铜外,1月2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它被看作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黄崇祺说,按照规划,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的产量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
  循环经济眼下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商务部还专门召开了一个相关研讨会。根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一共回收了旧家电4660万台,拆解了将近3000万台旧家电,“有效回收了废旧的钢铁、有色金属”。(编注: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15日,全国家电“以旧换新”一共涉及五大类家电产品,销售了4500万台,销售额接近1700亿元。)
  不过,黄崇祺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中国与之差距明显。
  再生“瓶颈”
  黄崇祺指出,技术更新换代是当务之急,质量也有待提高。
  以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为例,据介绍,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再生铜杆质量低下,造成电缆生产合格率严重下降。“省了电解工序节约的能源,但在应用中因导电率差浪费大量能源,得不偿失。”黄崇祺说。
  据了解,如果废杂铜原材料分拣、分类、分离不清,不干净的“混杂废杂铜”入炉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王丽新告诉早报记者,在再生有色金属技术装备与清洁生产上,南方明显比北方“到位”,也较为成熟。据测算,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
  “对废杂铜直接再生而言,其再生制品的质量是第一位的,否则生产出一大堆废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黄崇祺说。
  王自新具体谈了再生铅行业。王自新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国内铅酸电池回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废弃物回收体系已经较为健全,但不少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二次污染”。
  王自新目前任北京东华鑫馨废旧电池回收中心总经理,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执照的专业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民营企业。
  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创造了机会。近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对媒体透露,中国将出台《“十二五”节能环保装备专项规划》。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guolvfenli",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留言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新手指南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网站留言
联系客服
QQ:275767147
微信号:过滤分离
邮箱:guolvfenli@126.com

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豫ICP备14018366号-3-华中滤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23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