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中国环保过滤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微信:guolvfenli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 微信二维码小图

关注微信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透析 » 正文

2012年中国下半年经济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7   浏览次数:550
核心提示:2012年是中国经济的拐点之年。在连续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作出调整。
  2012年是中国经济的拐点之年。在连续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作出调整。尤其是刚刚出炉的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8.1%,是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引发对经济急剧放缓的担忧。这一过程的发生是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向终结。2008年中国并没有顺应全球经济调整趋势作出适当调整,反而逆经济周期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各级政府主导的、以天量信贷支撑的投资,通过重新刺激业已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保持了GDP数字上的高增长。
  然而这类刺激导致了通胀、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和快速积累的地方债务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从2012年开始,中国将被迫修复经济结构失衡和政策失误,以较低的经济增速换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面临的迫切选择。
  为扭转目前的经济困局,中国决策层两年前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宏观调控思路。如果说去年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控通胀”的话,那么今年政策的重点则放在“保增长”上面。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面临减速的风险,一方面是虽然恶性通胀的风险仍在,然而通过过去一年来的努力,CPI至少从数字上有下降的趋势,也给“保增长”提供了政策空间。
  为实现“保增长”的任务,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有成为政府的法宝。然而,同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的情况不同,由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大幅超发货币供应,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来愈弱,产生的不良影响如通货膨胀、高企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经济则愈来愈明显。可以说,几乎所有银行和政府融资手段都已经因为2008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与此同时,支撑中国过去高速增长的因素正在消失,一方面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传统上中国所依赖的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一方面是从2008年以来政府主导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弊病开始发酵,中国持续采取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资产泡沫恶化和持续高通胀的制约;与此同时,受通胀和房地产泡沫的挤压,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改善有限。三种因素的叠加决定了2012年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拐点,今后几年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速可能性不大。预计2012年下半年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均比2011年全面放缓,全年经济增速约为8.6%左右。
  从经济增长要素的结构上看,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国际贸易环境更不利于中国贸易的发展,同时国内分配制度失衡导致消费低迷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在宽松货币支撑下的政府投资仍然是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换言之,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同过去两年没有根本的变化。
  从持续了两年的通货膨胀发展上看,实际的通货膨胀全年仍会维持在较高的位置。即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压低CPI构成指数中生活必需品价格从而降低名义的物价指数,但由于经济下滑风险巨大以至于政府不得不重拾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老路子,真实的物价水平仍然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大众对通货膨胀的感受更加明显,按照官方预先设定的物价控制目标,全年CPI会保持前高后低的格局,全年平均水平约为
  热点问题。
  2012年下半年的经济热点问题概括起来取决于下列矛盾的解决:一是如何平衡应对经济全面降速重拾宽松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的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地方债务和以及与之高度关联的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的问题;三是如何处理外资撤离、出口衰退同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的问题;四是国企改革方向之争走向何处的问题:随着年内中共高层缓解的到来,针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也存在不同的争论,国企改革是走做继续做大还走市场化改革的路子,也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
  相比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截止到今年四月份的数据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同比下滑的外来投资和对外贸易,都显示出中国经济大幅降速的迹象。随着通货膨胀数据上的缓解,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会偏向“保增长”,与之相伴的是信贷的放松和通货膨胀逐步抬头,房地产泡沫盒地方债务等棘手问题会推后解决,尽管今后解决的难度更大。
  尽管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很大,但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过度的经济刺激以后,进一步的货币刺激造成的边际效果愈来愈差,而面临经济滞胀的风险在增大。贷款需求持续下降反映出实体经济的萎靡。换言之,银行不缺流动性,但企业缺少贷款的需求,因此说货币刺激在下半年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远弱于2008年的刺激。同时再度信贷放水使中国金融系统重新回到负利率时代,尚未作出实质性调整的资产投机之风再起,经济结构调整沦为空谈。宏观政策重新面临2010年上半年的困局,甚至比那时更糟糕。
  政策方向。根据分析,我们判断,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走向将着力于以下矛盾的平衡,一是维持经济增长同通货膨胀的平衡,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约束同企业个人税负减负和房地产调控的平衡,一是人民币汇率升贬同贸易平衡的平衡,据此我们判断下半年主要经济政策的走势如下:(1)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但更多采用数量工具而非价格工具;(2)债务延展,扩大房地产税的征收,逐步实现通过对庞大存量房市场房地产税的征收取代日益下降的土地出让收入和严峻的地方财政收支状况;(3)通过加大退税和补贴力度鼓励出口仍然是下半年的对外贸易政策的主基调,一方面这是维持人民币汇率信心的基础,一方面避免由于贸易快速下滑加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4)人民币汇率会在央行干预下尽量维持小幅升值格局,但不排除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局面出现。

  2012年第上半年中国经济回顾
  1.1、经济继续下行,通胀仍在可控范围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创两年来新低。高收入国家需求的乏力增长进一步收窄中国的贸易顺差,同时中国偏紧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刺激政策的退出将会对投资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4月13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22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企业利润有所下降。
  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比3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4日发布的《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困难及对策--2012一季度千户企业经营状况快速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成本继续上升、社保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调查表明,当前中国多数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特别是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同时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招工难度将依然较大。
  通胀仍在可控范围内。虽然3月份CPI指数出现了3.6%的反弹,但这主要是由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所致,不具可持续性。1-4月份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7%,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预计通胀压力将暂时减退,经济增长减弱、早些时候大宗产品价格上升的效果逐渐减退、绝大多数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以及PPI降为负值等都是导致通胀回落的因素通货膨胀可能会回到下行通道。
  1.2、三大需求情况概述
  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位趋缓。2012年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68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增速去年同期5.2个百分点,较1-3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增速较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4394亿元,增长28.7%,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1314亿元,增长24.9%,回落3.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40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其中:采矿业1217亿元,增长32.9%,增速较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9亿元,增长22.5%,提高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0%,分别回落11.2和18.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4.9%和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5.5%,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3.9%和14.3%。
  房地产各项指标同比增速
  市场销售增长低于预期。
  2012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低于2011年12月份18%的增长率,也低于今年15%的目标。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483亿元,增长14.6%。
  进出口增速放缓。从去年8月开始,中国出口增速开始逐月回落,中国贸易顺差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金融危机以后,今年2月中国外贸出现了第三次单月贸易逆差,数据显示,2月中国贸易逆差314.9亿美元,为近10年来单月贸易逆差最大值,绝对值甚至超过了一些月份的贸易顺差额。今年前4个月,中国出口5932.4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同比增长5.1%,累计贸易顺差为193亿美元,进一步收窄。4月份中国出口1632.5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进口1448.3亿美元,同比增长0.3%,增速远低于预期。
  第二章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
  2.1、2012全年经济放缓几成定局
  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二季度开始反弹,经济增长比2011年有所下降。由于2011年面对高通胀政府大力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延续至2012年,在流动性偏紧和外需萎缩的双重压力下,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1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明显低于去年全年9.2%的增长幅度。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美国经济尚在复苏过程中,对中国产品需求增长放缓,将导致出口增速下滑,对全年经济增长影响比较严重。政府逐步放松调控的力度,经济将出现适度反弹。随着流动性得到缓解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加,2季度经济或将逐步反弹,四季度增长有望突破9%。2012年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8.6%。
  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投资在下半年出现反弹,净出口将进一步下降。消费将保持相对稳步增长。虽然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但中国整体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消费还将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势头,像2011年在汽车、家电等消费优惠政策到期取消后,消费增幅依然达到17.1%,显示出居民有较为稳定的消费能力。
  面对年初相对暗淡的经济指标,政府将有可能通过暂时下调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以及出台家电以旧换新的接续政策等措施来刺激消费稳定增长,全年消费增长有望达到14%左右。
  下半年投资将出现反弹,全年增速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受“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收尾,信贷紧缩,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带来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以及外部需求不振导致的制造业投资回落的影响,2011年年底投资增长就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
  2012年前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2%,比上年全年回落3.6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政府鼓励首套房购买者的措施,以及保障房建设、铁路建设以及水利方面的投资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上升。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2%左右。
  受世界经济低迷和自身经济增长回落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将处于低位,进出口增幅都将出现明显下滑,全年顺差将进一步缩小。欧洲的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实际解决加之欧盟各国财政紧缩政策,使得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需求长期疲软,美国经济虽然复苏明显,但是基础尚未完全稳定,经济增长和外需求有限,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前景也出现恶化。2012年前4个月,出口5932.4亿美元,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增长5.1%,4月当月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仅增长4.9%和0.3%。5月5日落幕的第111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成交额出现2009年春交会以来的首次下滑。预计2012年中国进口增长17.5%,出口增长12.2%,贸易总额达41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顺差有望缩小到816亿美元。
  2012年拉动经济增长还是以投资为主力。稳定出口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对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出口增长更多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政府稳定出口政策仅起辅助作用,消费增长一直相对稳定,长期内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短期的刺激作用很难拉动消费超幅度增长,而近年来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长对短期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将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来刺激投资增长。
  目前通胀仍位于高位,且中短期存在上行压力,因此近期降息的概率很小,短期内政府将主要通过下调存准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来释放流动性缓解外汇占款增长放缓的影响。政府会增加财政支出和公共项目财政拨款来支持增长和就业,虽然受制于房地产调控以及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限制,今年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提供配套资金能力不足,但是通过包括放宽投资审批,放行政府项目等来增加政府投资将是可以预期的手段。防止经济快速下滑,适度稳定增长是近期政府宏观政策的主调,因此政策力度会相对适度,不会出现“四万亿”以及天量信贷投放的极端现象。
  2.2、通货膨胀维持较高水平
  受保持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2012年消费物价指数(CPI)仍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局面,全年通胀率约为3.7%。各类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拉高通胀。随着通货膨胀水平略有回落,阶梯电价和阶梯电价听证会纷纷在各地陆续上演,无论按照哪些方案实施,未来居民在电费和水费上的支出增加都将毫无悬念。
  在居民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实施之后,工业用电用水的价格很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如果其他资源价格也借势“改革”,各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以成本推动的形式从根源上拉动物价全面上涨。
  为了保增长,政府将通过释放流动性和财政扩张来刺激投资,三季度通货膨胀率有望反弹。农产品、猪肉等价格的回落将带动通货膨胀在二季度持续出现回落。针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回落明显的局面,政府将通过下调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释放流动性,以及通过公共项目财政拨款等手段刺激投资增长,受之影响通货膨胀率将会在三季度再度走高。
  预计全年通胀率为3.7%。
  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中国GDP及实际增幅341401.5亿元,同比增长8.9%403260.0亿元,同比增长10.8%471564亿元,同比增长9.2%547486亿元,同比增长8.6%。
  进口及名义增幅1005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139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8%17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20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出口及名义增幅12016亿美元,同比下降16.0%15777.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1302亿元,同比增长1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名义增幅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147278亿元,同比增长17.5%183919亿元,同比增长17.1%210036亿元,同比增长14.2%。
  固定资产投资及名义增幅224846亿元,同比增长30.1%278140亿元,同比增长23.8%311022亿元,同比增长23.6%379758亿元,同比增长22.1%。

  第三章下半年宏观政策趋势
  3.1、下半年货币政策方向以宽松为主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会由现在的稳健逐步走向宽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就是宽松货币政策驱动下的增长。据渣打银行4月份报告,目前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已变身为中国央行,2011年全球新增M2中,中国自己就占了52%,这种现象早在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后就出现了,2009-2011年间全球新增M2的48%来自于中国。
  从M2/GDP的数值上看,2011年为1.8,2012年年底会达到2.5左右的水平,货币超发近几年有加速的态势。
  银行系统的信贷结构和保增长的特点决定了目前货币政策的焦点从控制通胀上转移到保增长上。首先地方债务过于庞大,没有进一步的流动性输送,信贷风险会逐步暴露;其次,银行近20%左右的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加上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大跃进累计的信贷,一定程度上房地产市场已经绑架了中国的银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现有资产泡沫不破就不得不成为当下的选择;再次,由于“保增长”和“控通胀”货币政策目标的矛盾,现阶段下逐步做实通胀,通过全民承担通胀后果,一方面可以缓解资产泡沫压力,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稀释庞大的地方债务。
  从货币工具的使用上,央行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流动性总量,而对利率工具使用谨慎,预期下半年存准率会再下调一个百分点。尽管利率工具是配置资金更有效的工具,但通货膨胀的威胁和依然严峻的房地产泡沫使得央行不得不慎重使用利率工具。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一方面外汇储备增速放缓为存准率下调提供了下调空间,一方面为防止经济硬着陆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还可以兼顾对物价和资产泡沫的直接影响。另外,随着外汇储备步入负增长,央行需要通过降准进行对冲。
  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第一,温州试点金融改革开启了破除国有银行垄断的尝试,通过引入民营资本,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第二,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的资本低效率分配和由此引发的高利贷市场泛滥,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
  第三,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要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必要条件。
  3.2、汇率政策方向上避免出现大幅贬值局面
  人民币汇率内贬外升政策难以持续。人民币对内贬值源于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而且随着保增长和防止资产泡沫破裂造成的经济硬着陆,货币信贷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速。如果按照全年14%的货币增发目标,年底广义货币量将接近100万亿人民币。
  而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则是外部压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下半年人民币不如贬值轨道的可能性在增加。一方面美元会走强,因为美国经济复苏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更快,全球的避险资金还会流向美元资产。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对外贸易结构调整,贸易顺差减少,加上外来资金进入减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资产价值大幅上涨的预期都在降低,导致热钱流入减少和资金外逃加剧,人民币升值趋势面临逆转。尤其是国内由于过度的货币超发,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升值的基础不在。因此,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势上预期会出现人民币内外同贬的局面。同世界主要货币的流动性供全球使用不同,人民币的增发只能在中国境内流通,因而即便是相同的增发速度,人民币对国内通胀的影响要远高于美元增发对美国物价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下半年出现大幅贬值的可能在增加。第一个因素是国内经济面持续恶化。随着出口熄火和消费提振举步维艰,即便政府将今年的GDP增速调低到7.5%,在现有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能否完成这一目标恐怕也是个未知数。
  银行系统的信贷结构和保增长的特点决定了目前货币政策的焦点从控制通胀上转移到保增长上。首先地方债务过于庞大,没有进一步的流动性输送,信贷风险会逐步暴露;其次,银行近20%左右的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加上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大跃进累计的信贷,一定程度上房地产市场已经绑架了中国的银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现有资产泡沫不破就不得不成为当下的选择;再次,由于“保增长”和“控通胀”货币政策目标的矛盾,现阶段下逐步做实通胀,通过全民承担通胀后果,一方面可以缓解资产泡沫压力,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稀释庞大的地方债务。
  从货币工具的使用上,央行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流动性总量,而对利率工具使用谨慎,预期下半年存准率会再下调一个百分点。尽管利率工具是配置资金更有效的工具,但通货膨胀的威胁和依然严峻的房地产泡沫使得央行不得不慎重使用利率工具。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一方面外汇储备增速放缓为存准率下调提供了下调空间,一方面为防止经济硬着陆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还可以兼顾对物价和资产泡沫的直接影响。另外,随着外汇储备步入负增长,央行需要通过降准进行对冲。
  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第一,温州试点金融改革开启了破除国有银行垄断的尝试,通过引入民营资本,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第二,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的资本低效率分配和由此引发的高利贷市场泛滥,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
  第三,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要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必要条件。
  3.3、汇率政策方向上避免出现大幅贬值局面
  人民币汇率内贬外升政策难以持续。人民币对内贬值源于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而且随着保增长和防止资产泡沫破裂造成的经济硬着陆,货币信贷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速。如果按照全年14%的货币增发目标,年底广义货币量将接近100万亿人民币。
  而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则是外部压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下半年人民币不如贬值轨道的可能性在增加。一方面美元会走强,因为美国经济复苏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更快,全球的避险资金还会流向美元资产。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对外贸易结构调整,贸易顺差减少,加上外来资金进入减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资产价值大幅上涨的预期都在降低,导致热钱流入减少和资金外逃加剧,人民币升值趋势面临逆转。尤其是国内由于过度的货币超发,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升值的基础不在。因此,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势上预期会出现人民币内外同贬的局面。同世界主要货币的流动性供全球使用不同,人民币的增发只能在中国境内流通,因而即便是相同的增发速度,人民币对国内通胀的影响要远高于美元增发对美国物价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下半年出现大幅贬值的可能在增加。第一个因素是国内经济面持续恶化。随着出口熄火和消费提振举步维艰,即便政府将今年的GDP增速调低到7.5%,在现有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能否完成这一目标恐怕也是个未知数。房产税征收会在下半年逐步推开。尽管仍然面临各地方政府和有关利益集团对于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抵制,但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中央政府的地产调控不得不持续进行。
  因此,下半年地方政府赖以生存的土地出让的仍然不会有大的改观,这同时也加剧地方融资平台的还贷风险,以及连带的银行金融风险。2008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贷款都是在房地产行业高涨时以土地作为抵押从银行系统贷出的。但随着土地市场的低迷,无论是土地出让价格还是出让数量都面临大幅滑坡,因此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着土地市场的低迷而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地方财政收入替代就成为必然,房产税被认为是替代土地出让金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房产税必然会对商品房市场形成打压,这和调控挤出泡沫的目的一致,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软着陆。另一方面,过去8年来本届政府任期内房地产行业的大跃进在形成行业泡沫的同时也造成了庞大的存量房市场,为开征房产税制造了必要的税基。同时2010年开始的上海、重庆等地的房产税征收试点也给全国大面积铺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企业和个人的减税力度有限。尽管国务院多次提出要通过减税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但目前看年内至多停留在口头上。主要原因还在于庞大的地方财政支出,在土地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愈加突出,对企业和个人减税从政府角度而言目前不现实。为替代减税增加对消费的刺激,预期更多会采取面向特定群体和特定行业补贴的方式,只会在短期起到效果。如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预期这类补贴政策会作为主要的刺激消费手段贯穿全年。
  第四章下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
  4.1、国企改革方向之争
  国企市场化改革重新被提及。“国企改革”这个词儿,对于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大潮的人们而言并不陌生,但近年来逐步淡出公众视线。通常与之相伴的词汇还有“破三铁”、“抓大放小”、“减员增效”、“靓女先嫁”等等。进入新世纪后,国企改革这个词汇渐渐冷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却是如火如荼的“国进民退,”国企改革路径似乎逆转。
  然而进入2012年,随着中国党政领导层换届之年的到来,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都不约而同的捡起了尘封多年的国企改革话题。先是官方对邓小平南巡20周年的高调纪念,提出“不改革死路一条;”接着是人民日报的“中国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再往后面是上月底在钓鱼台国宾馆由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发表的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的“中国2030”报告,指出“中国大型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也有不少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开始为继续做大国企造势。如5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为“国资委党委”的文章,题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根据该文章,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国企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据统计,自今年3月份以来,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中央媒体开设专栏,发表多篇文章,力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指责西方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偏见”。
  这些关于国企改革方向的争论表明高层对于如何对待国企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不同的意见。
  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力量源自何处?第一种力量来自舆论环境:近年来的“国进民退”,客观上造成了民众对于垄断国企的不满情绪,从社会舆论上改造国企的氛围已经形成
  某种意义上国企已经成为“垄断”、“暴利”、“腐败”等负面词汇的代名词;
  第二种力量来自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近年来的中国经济领域方方面面的腐败已成常态,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件层出不穷。由于产权模糊,现在的国有企业尽管名为“全民所有”其实已成“全民没有”或“少数人所有”。作为目前国企利益的直接受益者或者说国企背后实际的控制集团,他们目前需要的不仅仅是实际的利益,而是为已经控制的利益正名。因此上,如何借“市场化”的名义从而对占有的“国有”或者说“全民所有”财产获得法理上的支撑,就成为国内这一部分记得利益者的必然诉求。随着上层换届的到来,也必然伴随着经济领域利益链条的重新洗牌,加速了现有利益既得者坐实所获利益的步伐,这也是为什么“国企改革”这个被尘封10年的话题在2012这个节点被重新提起的原因之一。
  第三种力量来自中国外部的资本势力。众所周知,随着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过去30年来依赖投资和外向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向终结,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下行的趋势基本确立。外来资本也随着中国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如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的攀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淡去,以及房地产泡沫吹到极限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对投资中国开放的传统竞争领域失去了兴趣。120多家大型国企自然成为国内外资本眼中最后的一块儿肥肉。从代表西方资本利益诉求的世界银行而言,自然希望中国向市场开放这一领域。
  然而目前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并不成熟。首先目前政企不分的国企管理格局必然导致市场化改革中权力对产权分配的扭曲。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产权所有入手,如前所述,目前的“全民所有”为事实上一小部分控制人所有,在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左右国企发展的局面没有改变前,任何以市场化名义推进的结果仍然是“全民没有。”因此,在相应的政治改革推进以前,现有政企不分架构下的经济改革,政府权力的寻租导致产权分配格局的扭曲。
  其次现在推进国企私有化进程不可避免需要引入外资,会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从国企私有化进程所需要的资本量而言,目前的私有化必然导致国内利益资本和国际资本共同瓜分国有资产的局面。以目前120多家大型国企近50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体量,恐怕也只有国际资本和国内利益集团灰色的庞大资金链条才能分而食之。鉴于上述力量在国企市场化改革中的主导,加之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多重因素的交织,目前进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可能是国有财富的又一次转移。
  4.2、通货膨胀重新恶化的隐忧仍存
  一季度以来通货膨胀发展的趋势有所减缓。从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一季度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三个月物价指数比2011年5.4%的水平大幅下降。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会走低,全年维持在3.7%左右的水平。
  但造成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guolvfenli",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留言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新手指南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网站留言
联系客服
QQ:275767147
微信号:过滤分离
邮箱:guolvfenli@126.com

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豫ICP备14018366号-3-华中滤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23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